吉林专员办“四个优化”提升预算监管成效
【导语】今年是专员办加强财政预算监管的关键之年,吉林专员办紧紧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目标,扎实开展财政预算监管工作,开启财政预算监管新常态。
今年是专员办加强财政预算监管的关键之年,吉林专员办紧紧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目标,发挥就地优势,以实现驻吉中央预算单位和中央财政资金全覆盖、预算管理流程全覆盖为目标,以“优化监管方式、优化业务流程、优化信息资源、优化服务意识”为手段,扎实开展财政预算监管工作,开启财政预算监管新常态。
一、优化监管方式。将部门预算监管划分为五个重点模块,以动态监管、流程监管、项目监管、账户监管、现场监管为重点,采取“模块式”监管方式分类监管。将夯实基础和全程监督为重点,搜集完善基础资料信息,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资金分配、程序公开、使用去向等作为重点监控内容。在内部管理方面,调整内设机构,理顺监管对口业务关系。完善内部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保障财政预算监管项目优先支出;建立内部值班制度,确保转型过渡期能够及时处理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加快涉密网建设工作,升级办公楼安防系统、改造机房等,从财务、人事、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为业务转型提供后勤保障。
二、优化业务流程。在部门预算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监管事项及部门预算审核工作中,严格执行审核审批工作规程,从审核审批项目的受理到基础工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全面加强内控,防范审核风险,每项审核工作确保受理资料清单、审核工作底稿等基本要素齐备。同时,加强岗位利益冲突风险控制,严格实行四级审核制度,从初审、复审、处长审核、分管领导审核四个环节从严把控,确保部门预算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监管事项及部门预算审核做到基础工作规范、压缩或调整预算有理有据、随时可查。在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增设国库业务系统20个登陆账户,由牵头处室负责协调、指导其他处室审核人员规范操作,实现银行账户对口管理。
三、优化信息资源。以掌握预算监管信息为重点,实行“三个数据库”管理,夯实基础工作。一是部门预算监管数据库。以银行账户管理为切入点,认真梳理出533户纳入吉林专员办监管范围的驻吉中央预算单位,并按对口司局、对口业务处室的原则,建立数据档案,搜集机构编制、实有人员、资产等基本信息和预决算等基础资料,动态掌握各项变动情况;二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监管数据库。对2014年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梳理、归集,掌握资金项目及规模,建立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信息库,对申报、分配、下达转移支付预算的全过程进行掌握;三是制度数据库。收集整理有关政策制度,建立预算监管制度库,做到政策实时可查。
四、优化服务意识。主动作为,强化服务,实现 “两个转变”。首先,从自身角度迅速转变监管理念,学习贯彻吴波同志一心奉公、务实敬业的精神,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守纪、规范用权。积极参加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其次,主动约谈驻吉中央预算单位及吉林省财政厅相关处室,并采取实地走访、电话问询等方式,了解相关基础信息。重点采取座谈会的方式,按照业务处室对口监管、归类座谈的方式,分三次召集驻吉中央预算单位召开财政预算监管座谈会,要求服务对象提高认识、通报情况、征求意见,了解预算单位的需求,便于更好的开展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通过门户网站、微信、qq群等多渠道向预算单位发送信息。